教育资讯
首页

广东省倾力打造技工教育的清华、北大

 

“史上最难就业年”注定要成为2013年的一个重要标签。今年,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699万,毕业人数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。日前出炉的《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》显示,今年本科生月薪期望值仅为3494元。尽管如此,据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,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%,各地签约率再创新低。

 就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最冷寒流之际,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正成为人才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连日来,富士康科技集团、东部华侨城酒店等企业一提起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,纷纷竖起大拇指。据悉,该校每届毕业生很多早在前一年就已提前被企业预定,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8%以上。

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数据,今年以来广东技能人才求人倍率(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,求人倍率大于1,说明人才供不应求)一直在1.35以上的高位运行,其中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达到2.0以上。

 一边是手持高学历却处处“找工难”的大学毕业生,一边是高薪招人却常常“招工难”的企业,如此矛盾的现象下,问题到底出在哪儿?

【探索】

 校企双制:实现人才有效培养

 “当前‘找工难’和‘招工难’的问题,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、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技能需求不匹配的一种结构性矛盾。”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林应武说,这种结构性矛盾,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,要解决这一问题,很重要的一个方面,就是应从人才培养机制着手,从制度设计上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、高质量培养。

 对此,德国欧司朗佛山照明公司颇有心得。作为佛山的用工大户,当许多企业为找不到心仪的技术工人心急火燎、头痛不已时,该公司却始终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员工队伍,技能人才的流失率不到10%。

 “这要得益于我们与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的‘校企双制’合作办学。”欧司朗培训经理夏晋表示,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,通过与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合作,学校与该公司共同招生招工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,设置符合公司生产需要的专业课程,共同开发教材,共同组织教学,共同进行人才评价。欧司朗的职业培训顾问直接指导合作培训工作。

 “这就是‘校企双制’的优势。”业内人士分析,广东技工院校一方面通过“招生即招工”的全日制双制办学,招收初高中毕业生,为企业配置新成长高素质劳动力,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和稳工难题;另一方面,通过“招工即招生”的在职双制办学,重点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,能帮助企业解决提升员工素质问题,同时也带动技工院校发展。

 通过与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合作,西可通信技术设备(河源)有限公司同样成为省内“校企双制”模式的众多受益者之一。该公司人事行政经理赵琼华说,公司与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、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等技工院校通过订单式的培养合作,有效解决了企业“技工荒”问题。同时,公司在学校办“冠名班”和车间,把设备搬到学校,让学生在校阶段提前认识和了解企业。“这种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经过校企双方的联合培养,毕业后有一半以上会留在‘西可’,流失率很低。”

 目前,“校企双制”模式已在广东遍地开花:深圳技师学院在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,采用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预备技师;广州市技师学院与广州机床厂合作开办“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”技师班,技师班以企业为主,通过“职工+学生”实现工学结合;省粤东技师学院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,目前已培训合作企业员工数量达到590人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……

 据统计,截至2012年12月,广东技工院校招生即招工“校企双制”全日制培养人数1.8万人,招工即招生在职培训人数2.5万人。今年开始,省人社厅正式开展“校企双制”示范院校创建活动,目前,共有30家技工院校参与创建。


推荐新闻

上一篇:34紧缺工种中级工可直接入户广州 无名额限制

下一篇:我校开展2015年度“环保杯”技能竞赛活动

返回首页